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yh533388银河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来自教育学部、艺术设计学部、表演学部、信息学部的学生,共同组建“烽痕探微”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以“挖掘历史细节,活化抗战记忆,传承红色薪火”为使命,于7月中旬开启北平抗战印迹寻访之旅,在实地走访中触摸历史温度,用青春视角诠释伟大抗战精神。



实践团以深入梳理北平抗战历史为基础,分别赴北京各区历史深处探寻,半个月来足迹已深入龙潭惨案纪念碑、石片惨案遗迹、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纪念雕塑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10余处抗战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

实践团队员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实践团队员在龙潭惨案纪念碑前读碑文

实践团怀柔组队员正在梳理怀柔区抗战历史

实践团队员参观卢沟桥

实践团队员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体验钻地道
实践团队专门组成“短视频创作组”,携带专业摄制设备,用镜头讲述家乡抗战故事,诠释伟大抗战精神。


实践团队员用镜头创作家乡抗战爱国故事
团队创新采用“历史+青春”的叙事方式,突出“我”的学生视角解读历史。创作融入了情景演绎、AI视频创作、文物会说话、评书艺术等元素,深刻再现了北平人民曾遭受的历史痛楚和奋起抗争的坚强决心。镜头中,年轻的面孔与历史的画面形成强烈时空碰撞,学生的身影“穿过”历史烟尘,与北平人民反抗的剪影交织成震撼画面。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将成为青年学生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也将为更多年轻人了解北平抗日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
“口述史采集组”学生则走访抗战老兵、英雄后代,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方式,抢救性留存珍贵的抗战记忆。

实践团队员对抗战英雄后代进行访谈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地道战历史在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更在队员们与抗战英雄后代马成的面对面交流中具象化。在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内,队员们认真聆听马成分享父亲马文藻对敌斗争和焦庄户村民挖掘地道的故事,不时提问,并将这些珍贵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通过口述史的挖掘、记录,抗战历史不再遥远。学生们深受精神洗礼,更加坚定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决心。
从遗址的砖石到镜头的光影,从老人的讲述到青年的感悟,“烽痕探微”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对话先辈,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心,激发了深深的爱国情怀。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记住胜利,更要传承胜利背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