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了弘扬体育精神,推动体育口述历史事业发展,yh533388银河池建工作室于2025年成立,开展“冠军进校园”“冠军面对面”等专题推广活动。
他们为啥能成为冠军?冠军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今年起,yh银河官网池建工作室学生有幸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面对面进行了采访。我们特意开设“冠军面对面”专栏,与大家一起阅读大学生笔下的“冠军故事”,分享青春视角里的“冠军精神”。
钱红简介
钱红,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金牌得主,职业生涯横扫51个世界冠军、30个全国冠军,涵盖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顶级赛事,被誉为“90年代泳坛旗帜”。退役后,她深耕体教融合20年,主持制定国家级《游泳技能等级测试标准》,研发智能化教学管理体系,累计培养超40万青少年。其开创性贡献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嘉奖,从破浪者蜕变为中国游泳教育的“造浪者”。
奥运冠军成了全民游泳教育的“摆渡人”

作为中国泳坛的蝶泳健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以一道划破碧波的金色弧线,将中国游泳推向世界之巅。然而,这位泳池中的“破浪者”,却在退役后选择了一条更波澜壮阔的航道:以泳池为教室,以水花为粉笔,将奥运精神化作千万青少年的生命课程。
正如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言:“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钱红的转身恰似河流的奔涌——从竞技赛道的征服者,蜕变为全民游泳教育的“摆渡人”。
奥运征程:51个世界冠军背后的技术革新与坚持
钱红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游泳史上的传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摘得女子100米蝶泳冠军,成为中国体育标志性人物。在近十年的竞技生涯中,她共获得51项世界冠军、30项全国冠军,涵盖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等顶级赛事。
钱红在赛场上的成功其中一部分来自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一部分来自于在赛场上的信念。在采访中,她回忆自己曾经的比赛,在巴塞罗那运动会上,30米比赛时使用了五次换手、一次换气的方式并获得冠军。当提到这些,台上的钱红仿佛又回到了泳池当中,脸上满怀希望与激情“当时的想法是无论如何也要拼尽全力,即使结果不是冠军,也要做到无遗憾,坚持自己的技术动作,即使在高速比赛过程中需要更多氧气供给,也坚持到底。”
对于偶尔的失败,钱红也从不气馁,她认为失败是件好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不足,从而促进更大的进步。通过失败,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这对我们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是现在青少年所值得学习的,是台下的每一位同学值得学习的,不论在生活中亦或是学习上。

教育使命:从竞技场到课堂的普惠之路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冠军传奇,更是一部关于责任与使命的启示录——正如她所言:“金牌会褪色,但教会孩子游泳、传递体育精神,能让更多人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这一理念与当下青少年游泳教育的核心方向不谋而合。
退役后,钱红将目光投向游泳教育。她先后创立钱红游泳学校、贝壳体育(北京)有限公司等机构,与清华、北大等高校合作,致力于普及游泳技能。目前,她带领团队累计教会30多万名青少年学会游泳,并主导制定《全国大中小学校体育技能(游泳)等级测试标准》和《全国学校游泳课程指南》,填补了国内游泳教育标准化体系的空白。
本次冠军进校园活动中,钱红特别提出了游泳的“生存技能”属性。当前,许多孩子因不会游泳失去生命。钱红希望在场馆不足的情况下,能提供更多的一个环境,发掘出游泳方面的人才,为国争光。创办游泳俱乐部,让更多孩子接触游泳,游泳不仅是一种竞技体育,更是一个生存技能。所以她与学校合作,励志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游泳。
在近20年内,她教会了三十多万名孩子游泳。提到这些,钱红不禁露出骄傲与喜悦。“我觉得这个是我为社会提供的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或是贡献。”
通过模块化泳池建设和低成本课程,让更多学生能接受专业训练。在学生的分享中,她提到与学校的合作模式:让游泳课像语文、数学一样融入日常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曾言:“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钱红的实践将这句话延伸至泳池之中。
体教融合:给青少年的人生“水感课”
钱红始终倡导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在采访中,她多次指出:“过早专业化训练会扼杀孩子的潜力,技术细节和心理健康才是根基。”她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回忆少年时期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平衡训练与学习:“当年没有营养师和康复团队,但我学会了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这些品质让我受益终生。”
对于青少年在天赋和努力中哪个更重要时,钱红说:“如果没有努力,天赋也是无用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天赋才能得以发挥和体现。”
她建议学校通过体育社团、冠军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的道理。对于未来规划,她表示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泳中学会坚持、协作和抗挫力——这些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游泳不仅是竞技赛道,更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水感课堂”,钱红的实践恰是对此的生动诠释——从制定国家级游泳课程标准,到深入各地推广生存技能,她以泳池为纽带,将奥运精神转化为千万孩子的抗挫力、协作心与生命安全意识,让体育的浪花真正浸润教育的土壤。
她看到的不仅是未来可能的冠军,更是无数生命被重新定义的契机。